亚足联强行指定沙特和卡塔尔为世预赛附加赛东道主,直接违反“18强赛成绩最优两队承办”的明文规则(伊拉克、阿联酋本该获主办权)。 分档规则临时改用6月排名(沙特第一档),刻意避开7月排名中伊拉克反超沙特的事实,确保沙特、卡塔尔不同组。
伊拉克、阿联酋、阿曼、印尼四国足协联合抗议要求中立场地,亚足联24小时内驳回申诉维持原判。 印尼成唯一非西亚球队,被迫远征沙特高温客场,历史交锋0胜沙特 伊拉克。 国足因提前出局避争议,球迷直言“躲过主场黑哨”。
东道主内定:规则沦为废纸
亚足联在7月11日突然宣布:世预赛附加赛A组由卡塔尔主办,B组由沙特主办。 这一决定瞬间引发地震。 按照亚足联《竞赛章程》第27条,附加赛主办权必须授予18强赛成绩最好的两支球队——伊拉克(4胜1平1负)和阿联酋(3胜2平1负)才是合法承办方。
但亚足联秘书长温瑟·约翰在发布会现场直接跳过规则解释环节,仅称“综合评估后确认主办国”。
更蹊跷的是,18强赛结束于6月12日,亚足联却在7月8日秘密修改了附加赛承办条款,新增“主办国需承担所有球队食宿费用”条款。 沙特足协随即承诺全额报销三队费用,卡塔尔跟进提供包机服务,直接锁定资格。
分档魔术:7月排名遭“技术故障”
7月4日国际足联更新国家队排名,伊拉克积分反超沙特1.2分,升至亚洲第6位。
亚足联在抽签前48小时突然通知各队:分档依据6月排名。 这一决定使沙特保住一档身份,与卡塔尔完美错开。 技术委员会成员匿名透露:“数据库早录入了7月排名,切换回旧数据需要手动操作”。 最终抽签结果印证质疑——沙特、卡塔尔分别领衔B组和A组,各拥主场之利。
四国抗议书变废纸
7月12日,伊拉克足协率先发函抗议,要求改选中立场地。
抗议书引用2023年亚冠决赛案例:当时沙特吉达联合申请主场遭拒,亚足联以“公平竞赛原则”指定多哈为中立场地。
亚足联的回应堪称“闪电速度”。 7月13日午间,竞赛委员会回函称“现有安排符合流程”,未解释规则矛盾点。 当晚,主席谢赫·哈利法亲自致电伊拉克足协主席,要求“以亚洲足球大局为重”。 次日,亚足联官网置顶公告:沙特吉达和卡塔尔多哈确认为比赛地,赛程同步发布。
印尼的绝境:飞8000公里踢“高温局”
附加赛赛程显示,印尼需在10月9日客场战沙特,10月12日转战伊拉克巴士拉,两座城市10月平均气温达38℃。
印尼归化军团面临体能考验。 18强赛中,印尼客场战沙特时半场抽筋3人,全场仅1次射正;对阵伊拉克更全场被压制,控球率31%。 主帅申台龙直言:“这不是足球比赛,是生存挑战”。
讽刺的是,印尼足协在抗议中保持沉默。
这种妥协换来的是更残酷赛程——印尼末轮轮空,而沙特最后一战主场对伊拉克,可依据前两轮结果“默契晋级”。
裁判争议早已埋雷
附加赛争议爆发前,亚足联裁判体系已千疮百孔。 6月11日巴勒斯坦对阿曼的18强赛,补时第5分钟主裁判吹罚莫须有点球,VAR回放显示防守球员与进攻球员相距20厘米无接触。 阿曼借此球晋级,巴勒斯坦球员当场撕衣痛哭。
3月21日中国队客场对沙特,主裁贾法里在球迷冲场仅中断2分钟情况下,硬给5分钟补时,导致沙特补时进球;更在第78分钟吹停张玉宁单刀球,慢镜头证实为误判。
巴林与印尼的世预赛更出现补时超长“续命”:规定补时6分钟,实际踢到9分钟,巴林压哨绝平。 赛后巴林球员收到印尼球迷死亡威胁,亚足联被迫介入安保协调。
国足的庆幸与东亚沉默
国足18强赛小组第五出局,反被球迷调侃“因祸得福”。 历史数据显示:中国队近10年西亚客场胜率仅11%,7次遭遇争议判罚。 网友戏称:“省了机票钱还免遭黑哨”。
更值得玩味的是东亚足协的集体沉默。 日本足协技术总监田嶋幸三仅表示:“相信亚足联会妥善处理”,韩国足协则全程未表态。 这种沉默与四国抗议形成讽刺对比——当伊拉克、阿联酋等西亚球队都在抗争时,东亚足球圈选择了旁观。